TCP 三次握手和四次挥手(传输层)
TCP 是一种面向连接的、可靠的传输层协议。为了在两个不可靠的端点之间建立一个可靠的连接,TCP 采用了三次握手(Three-way Handshake)的策略。
建立连接-TCP 三次握手

建立一个 TCP 连接需要“三次握手”,缺一不可:
- 第一次握手 (SYN): 客户端向服务端发送一个 SYN(Synchronize Sequence Numbers)报文段,其中包含一个由客户端随机生成的初始序列号(Initial Sequence Number, ISN),例如 seq=x。发送后,客户端进入 SYN_SEND 状态,等待服务端的确认。
- 第二次握手 (SYN+ACK): 服务端收到 SYN 报文段后,如果同意建立连接,会向客户端回复一个确认报文段。该报文段包含两个关键信息:
- SYN:服务端也需要同步自己的初始序列号,因此报文段中也包含一个由服务端随机生成的初始序列号,例如 seq=y。
- ACK (Acknowledgement):用于确认收到了客户端的请求。其确认号被设置为客户端初始序列号加一,即 ack=x+1。
- 发送该报文段后,服务端进入 SYN_RECV 状态。
- 第三次握手 (ACK): 客户端收到服务端的 SYN+ACK 报文段后,会向服务端发送一个最终的确认报文段。该报文段包含确认号 ack=y+1。发送后,客户端进入 ESTABLISHED 状态。服务端收到这个 ACK 报文段后,也进入 ESTABLISHED 状态。
至此,双方都确认了连接的建立,TCP 连接成功创建,可以开始进行双向数据传输。
什么是半连接队列和全连接队列?
在 TCP 三次握手过程中,服务端内核会使用两个队列来管理连接请求:
- 半连接队列(也称 SYN Queue):当服务端收到客户端的 SYN 请求并回复 SYN+ACK 后,连接会处于 SYN_RECV 状态。此时,这个连接信息会被放入半连接队列。这个队列存储的是尚未完成三次握手的连接。
- 全连接队列(也称 Accept Queue):当服务端收到客户端对 ACK 响应时,意味着三次握手成功完成,服务端会将该连接从半连接队列移动到全连接队列。如果未收到客户端的 ACK 响应,会进行重传,重传的等待时间通常是指数增长的。如果重传次数超过系统规定的最大重传次数,系统将从半连接队列中删除该连接信息。
这两个队列的存在是为了处理并发连接请求,确保服务端能够有效地管理新的连接请求。
如果全连接队列满了,新的已完成握手的连接可能会被丢弃,或者触发其他策略。这两个队列的大小都受系统参数控制,它们的容量限制是影响服务器处理高并发连接能力的重要因素,也是 SYN 泛洪攻击(SYN Flood)所针对的目标。
为什么要三次握手?
TCP 三次握手的核心目的是为了在客户端和服务器之间建立一个可靠的、全双工的通信信道。这需要实现两个主要目标:
1. 确认双方的收发能力,并同步初始序列号 (ISN)
TCP 通信依赖序列号来保证数据的有序和可靠。三次握手是双方交换和确认彼此初始序列号(ISN)的过程,通过这个过程,双方也间接验证了各自的收发能力。
- 第一次握手 (客户端 → 服务器) :客户端发送 SYN 包。
- 服务器:能确认客户端的发送能力正常,自己的接收能力正常。
- 客户端:无法确认任何事。
- 第二次握手 (服务器 → 客户端) :服务器回复 SYN+ACK 包。
- 客户端:能确认自己的发送和接收能力正常,服务器的接收和发送能力正常。
- 服务端:能确认对方发送能力正常,自己接收能力正常
- 第三次握手 (客户端 → 服务器) :客户端发送 ACK 包。
- 客户端:能确认双方发送和接收能力正常。
- 服务端:能确认双方发送和接收能力正常。
经过这三次交互,双方都确认了彼此的收发功能完好,并完成了初始序列号的同步,为后续可靠的数据传输奠定了基础。
2. 防止已失效的连接请求被错误地建立
这是“为什么不能是两次握手”的关键原因。
设想一个场景:客户端发送的第一个连接请求(SYN1)因网络延迟而滞留,于是客户端重发了第二个请求(SYN2)并成功建立了连接,数据传输完毕后连接被释放。此时,延迟的 SYN1 才到达服务端。
- 如果是两次握手:服务端收到这个失效的 SYN1 后,会误认为是一个新的连接请求,并立即分配资源、建立连接。但这将导致服务端单方面维持一个无效连接,白白浪费系统资源,因为客户端并不会有任何响应。
- 有了第三次握手:服务端收到失效的 SYN1 并回复 SYN+ACK 后,会等待客户端的最终确认(ACK)。由于客户端当前并没有发起连接的意图,它会忽略这个 SYN+ACK 或者发送一个 RST (Reset) 报文。这样,服务端就无法收到第三次握手的 ACK,最终会超时关闭这个错误的连接,从而避免了资源浪费。
因此,三次握手是确保 TCP 连接可靠性的最小且必需的步骤。它不仅确认了双方的通信能力,更重要的是增加了一个最终确认环节,以防止网络中延迟、重复的历史请求对连接建立造成干扰。
第 2 次握手传回了 ACK,为什么还要传回 SYN?
服务端传回发送端所发送的 ACK 是为了告诉客户端:“我接收到的信息确实就是你所发送的信号了”,这表明从客户端到服务端的通信是正常的。回传 SYN 则是为了建立并确认从服务端到客户端的通信。
SYN 同步序列编号(Synchronize Sequence Numbers) 是 TCP/IP 建立连接时使用的握手信号。在客户机和服务端之间建立正常的 TCP 网络连接时,客户机首先发出一个 SYN 消息,服务端使用 SYN-ACK 应答表示接收到了这个消息,最后客户机再以 ACK(Acknowledgement)消息响应。这样在客户机和服务端之间才能建立起可靠的 TCP 连接,数据才可以在客户机和服务端之间传递。
三次握手过程中可以携带数据吗?
在 TCP 三次握手过程中,第三次握手是可以携带数据的(客户端发送完 ACK 确认包之后就进入 ESTABLISHED 状态了),这一点在 RFC 793 文档中有提到。也就是说,一旦完成了前两次握手,TCP 协议允许数据在第三次握手时开始传输。
如果第三次握手的 ACK 确认包丢失,但是客户端已经开始发送携带数据的包,那么服务端在收到这个携带数据的包时,如果该包中包含了 ACK 标记,服务端会将其视为有效的第三次握手确认。这样,连接就被认为是建立的,服务端会处理该数据包,并继续正常的数据传输流程。
断开连接-TCP 四次挥手

断开一个 TCP 连接则需要“四次挥手”,缺一不可:
- 第一次挥手 (FIN):当客户端(或任何一方)决定关闭连接时,它会向服务端发送一个 FIN(Finish)标志的报文段,表示自己已经没有数据要发送了。该报文段包含一个序列号 seq=u。发送后,客户端进入 FIN-WAIT-1 状态。
- 第二次挥手 (ACK):服务端收到 FIN 报文段后,会立即回复一个 ACK 确认报文段。其确认号为 ack=u+1。发送后,服务端进入 CLOSE-WAIT 状态。客户端收到这个 ACK 后,进入 FIN-WAIT-2 状态。此时,TCP 连接处于**半关闭(Half-Close)**状态:客户端到服务端的发送通道已关闭,但服务端到客户端的发送通道仍然可以传输数据。
- 第三次挥手 (FIN):当服务端确认所有待发送的数据都已发送完毕后,它也会向客户端发送一个 FIN 报文段,表示自己也准备关闭连接。该报文段同样包含一个序列号 seq=y。发送后,服务端进入 LAST-ACK 状态,等待客户端的最终确认。
- 第四次挥手:客户端收到服务端的 FIN 报文段后,会回复一个最终的 ACK 确认报文段,确认号为 ack=y+1。发送后,客户端进入 TIME-WAIT 状态。服务端在收到这个 ACK 后,立即进入 CLOSED 状态,完成连接关闭。客户端则会在 TIME-WAIT 状态下等待 2MSL(Maximum Segment Lifetime,报文段最大生存时间)后,才最终进入 CLOSED 状态。
只要四次挥手没有结束,客户端和服务端就可以继续传输数据!
为什么要四次挥手?
TCP 是全双工通信,可以双向传输数据。任何一方都可以在数据传送结束后发出连接释放的通知,待对方确认后进入半关闭状态。当另一方也没有数据再发送的时候,则发出连接释放通知,对方确认后就完全关闭了 TCP 连接。
举个例子:A 和 B 打电话,通话即将结束后。
- 第一次挥手:A 说“我没啥要说的了”
- 第二次挥手:B 回答“我知道了”,但是 B 可能还会有要说的话,A 不能要求 B 跟着自己的节奏结束通话
- 第三次挥手:于是 B 可能又巴拉巴拉说了一通,最后 B 说“我说完了”
- 第四次挥手:A 回答“知道了”,这样通话才算结束。
为什么不能把服务端发送的 ACK 和 FIN 合并起来,变成三次挥手?
因为服务端收到客户端断开连接的请求时,可能还有一些数据没有发完,这时先回复 ACK,表示接收到了断开连接的请求。等到数据发完之后再发 FIN,断开服务端到客户端的数据传送。
如果第二次挥手时服务端的 ACK 没有送达客户端,会怎样?
客户端在发送 FIN 后会启动一个重传计时器。如果在计时器超时之前没有收到服务端的 ACK,客户端会认为 FIN 报文丢失,并重新发送 FIN 报文。
为什么第四次挥手客户端需要等待 2*MSL(报文段最长寿命)时间后才进入 CLOSED 状态?
第四次挥手时,客户端发送给服务端的 ACK 有可能丢失,如果服务端因为某些原因而没有收到 ACK 的话,服务端就会重发 FIN,如果客户端在 2*MSL 的时间内收到了 FIN,就会重新发送 ACK 并再次等待 2MSL,防止 Server 没有收到 ACK 而不断重发 FIN。
MSL(Maximum Segment Lifetime) : 一个片段在网络中最大的存活时间,2MSL 就是一个发送和一个回复所需的最大时间。如果直到 2MSL,Client 都没有再次收到 FIN,那么 Client 推断 ACK 已经被成功接收,则结束 TCP 连接。
参考
《计算机网络(第 7 版)》
《图解 HTTP》
TCP and UDP Tutorial:https://www.9tut.com/tcp-and-udp-tutorial
从一次线上问题说起,详解 TCP 半连接队列、全连接队列:https://mp.weixin.qq.com/s/YpSlU1yaowTs-pF6R43hMw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