跳至主要內容

从校招入职腾讯的四年工作总结

pioneeryi技术文章精选集个人经历约 3172 字大约 11 分钟

程序员是一个流动性很大的职业,经常会有新面孔的到来,也经常会有老面孔的离开,有主动离开的,也有被动离职的。

再加上这几年卷得厉害,做的事更多了,拿到的却更少了,互联网好像也没有那么香了。

人来人往,变动无常的状态,其实也早已习惯。

打工人的唯一出路,无外乎精进自己的专业技能,提升自己的核心竞争力,这样无论有什么变动,走到哪里,都能有口饭吃。

今天分享一位博主,校招入职腾讯,工作四年后,离开的故事。

至于为什么离开,我也不清楚,可能是有其他更好的选择,或者是觉得当前的工作对自己的提升有限。

下文中的“我”,指这位作者本人。

原文地址:https://zhuanlan.zhihu.com/p/602517682open in new window

研究生毕业后, 一直在腾讯工作,不知不觉就过了四年。个人本身没有刻意总结的习惯,以前只顾着往前奔跑了,忘了停下来思考总结。记得看过一个职业规划文档,说的三年一个阶段,五年一个阶段的说法,现在恰巧是四年,同时又从腾讯离开,该做一个总结了。

先对自己这四年做一个简单的评价吧:个人认为,没有完全的浪费和辜负这四年的光阴。为何要这么说了?因为我发现和别人对比,好像意义不大,比我混的好的人很多;比我混的差的人也不少。说到底,我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人,才不惊人,技不压众,接受自己的平凡,然后看自己做的,是否让自己满意就好。

下面具体谈几点吧,我主要想聊下工作,绩效,EPC,嫡系看法,最后再谈下收获。

工作情况

我在腾讯内部没有转过岗,但是做过的项目也还是比较丰富的,包括:BUGLY、分布式调用链(Huskie)、众包系统(SOHO),EPC 度量系统。其中一些是对外的,一些是内部系统,可能有些大家不知道。还是比较感谢这些项目经历,既有纯业务的系统,也有偏框架的系统,让我学到了不少知识。

接下来,简单介绍一下每个项目吧,毕竟每一个项目都付出了很多心血的:

BUGLY,这是一个终端 Crash 联网上报的系统,很多 APP 都接入了。Huskie,这是一个基于 zipkin 搭建的分布式调用链跟踪项目。SOHO,这是一个众包系统,主要是将数据标准和语音采集任务众包出去,让人家做。EPC 度量系统,这是研发效能度量系统,主要是度量研发效能情况的。这里我谈一下对于业务开发的理解和认识,很多人可能都跟我最开始一样,有一个疑惑,整天做业务开发如何成长?换句话说,就是说整天做 CRUD,如何成长?我开始也有这样的疑惑,后来我转变了观念。

我觉得对于系统的复杂度,可以粗略的分为技术复杂度和业务复杂度,对于业务系统,就是业务复杂度高一些,对于框架系统就是技术复杂度偏高一些。解决这两种复杂度,都具有很大的挑战。

此前做过的众包系统,就是各种业务逻辑,搞过去,搞过来,其实这就是业务复杂度高。为了解决这个问题,我们开始探索和实践领域驱动(DDD),确实带来了一些帮助,不至于系统那么混乱了。同时,我觉得这个过程中,自己对于 DDD 的感悟,对于我后来的项目系统划分和设计以及开发都带来了帮助。

当然 DDD 不是银弹,我也不是吹嘘它有多好,只是了解了它后,有时候设计和开发时,能换一种思路。

可以发现,其实平时咱们做业务,想做好,其实也没那么容易,如果可以多探索多实践,将一些好的方法或思想或架构引入进来,与个人和业务都会有有帮助。

绩效情况

我在腾讯工作四年,腾讯半年考核一次,一共考核八次,回想了下,四年来的绩效情况为:三星,三星,五星,三星,五星,四星,四星,三星。统计一下, 四五星占比刚好一半。

PS:还好以前有奖杯,不然一点念想都没了。(现在腾讯似乎不发了)

印象比较深的是两次五星获得经历。第一次五星是工作的第二年,那一年是在做众包项目,因为项目本身难度不大,因此我把一些精力投入到了团队的基础建设中,帮团队搭建了 java 以及 golang 的项目脚手架,又做了几次中心技术分享,最终 Leader 觉得我表现比较突出,因此给了我五星。看来,主动一些,与个人与团队都是有好处的,最终也能获得一些回报。

第二次五星,就是与 EPC 有关了。说一个搞笑的事,我也是后来才知道的,项目初期,总监去汇报时,给老板演示系统,加载了很久指标才刷出来,总监很不好意思的说正在优化;过了一段时间,又去汇报演示,结果又很尴尬的刷了很久才出来,总监无赖表示还是在优化。没想到,自己曾经让总监这么丢脸,哈哈。好吧,说一下结果,最终,我自己写了一个查询引擎替换了 Mondrian,之后再也没有出现那种尴尬的情况了。随之而来,也给了好绩效鼓励。做 EPC 度量项目,我觉得自己成长很大,比如抗压能力,当你从零到一搭建一个系统时,会有一个先扛住再优化的过程,此外如果你的项目很重要,尤其是数据相关,那么任何一点问题,都可能让你神经紧绷,得想尽办法降低风险和故障。此外,另一个不同的感受就是,以前得项目,我大多是开发者,而这个系统,我是 Owner 负责人,当你 Owner 一个系统时,你得时刻负责,同时还需要思考系统的规划和方向,此外还需要分配好需求和把控进度,角色体验跟以前完全不一样。

谈谈 EPC

很多人都骂 EPC,或者笑 EPC,作为度量平台核心开发者之一,我来谈谈客观的看法。

其实 EPC 初衷是好的,希望通过全方位多维度的研效指标,来度量研发效能各环节的质量,进而反推业务,提升研发效能。然而,最终在实践的过程中,才发现,客观条件并不支持(工具还没建设好);此外,一味的追求指标数据,使得下面的人想方设法让指标好看,最终违背了初衷。

为什么,说 EPC 好了,其实如果你仔细了解下 EPC,你就会发现,他是一套相当完善且比较先进的指标度量体系。覆盖了需求,代码,缺陷,测试,持续集成,运营部署各个环节。

此外,这个过程中,虽然一些人和一些业务做弊,但绝大多数业务还是做出了改变的,比如微视那边的人反馈是,以前的代码写的跟屎一样,当有了 EPC 后,代码质量好了很多。虽然最后微视还是亡了,但是大厦将倾,EPC 是救不了的,亡了也更不能怪 EPC。

谈谈嫡系

大家都说腾讯,嫡系文化盛行。但其实我觉得在那个公司都一样吧。这也符合事物的基本规律,人们只相信自己信任并熟悉的人。作为领导,你难道会把把重要的事情交给自己不熟悉的人吗?

其实我也不知道我算不算嫡系,脉脉上有人问过”怎么知道自己算不算嫡系”,下面有一个回答,我觉得很妙:如果你不知道你是不是嫡系,那你就不是。哈哈,这么说来,我可能不是。

但另一方面,后来我负责了团队内很重要的事情,应该是中心内都算很重要的事,我独自负责一个方向,直接向总监汇报,似乎又有点像。

网上也有其他说法,一针见血,是不是嫡系,就看钱到不到位,这么说也有道理。我在 7 级时,就发了股票,自我感觉,还是不错的。我当时以为不出意外的话,我以后的钱途和发展是不是就会一帆风顺。不出意外就出了意外,第二年,EPC 不达预期,部门总经理和总监都被换了,中心来了一个新的的总监。

好吧,又要重新建立信任了。再到后来,是不是嫡系已经不重要了,因为大环境不好,又加上裁员,大家主动的被动的差不多都走了。

总结一下,嫡系的存在,其实情有可原。怎么样成为嫡系了?其实我也不知道。不过,我觉得,与其思考怎么成为嫡系,不如思考怎么展现自己的价值和能力,当别人发现你的价值和能力了,那自然更多的机会就会给予你,有了机会,只要把握住了,那就有更多的福利了。

再谈收获

收获,什么叫做收获了?个人觉得无论是外在的物质,技能,职级;还是内在的感悟,认识,都算收获。

先说一些可量化的吧,我觉得有:

  • 级别上,升上了九级,高级工程师。虽然大家都在说腾讯职级缩水,但是有没有高工的能力自己其实是知道的,我个人感觉,通过我这几年的努力,我算是达到了我当时认为的我需要在高工时达到的状态;
  • 绩效上,自我评价,个人不是一个特别卷的人,或者说不会为了卷而卷。但是,如果我认定我应该把它做好得,我的 Owner 意识,以及负责态度,我觉得还是可以的。最终在腾讯四年的绩效也还算过的去。再谈一些其他软技能方面:

1、文档能力

作为程序员,文档能力其实是一项很重要的能力。其实我也没觉得自己文档能力有多好,但是前后两任总监,都说我的文档不错,那看来,我可能在平均水准之上。

2、明确方向

最后,说一个更虚的,但是我觉得最有价值的收获: 我逐渐明确了,或者确定了以后的方向和路,那就是走数据开发。

其实,找到并确定一个目标很难,身边有清晰目标和方向的人很少,大多数是迷茫的。

前一段时间,跟人聊天,谈到职业规划,说是可以从两个角度思考:

  • 选一个业务方向,比如电商,广告,不断地积累业务领域知识和业务相关技能,随着经验的不断积累,最终你就是这个领域的专家。
  • 深入一个技术方向,不断钻研底层技术知识,这样就有希望成为此技术专家。坦白来说,虽然我深入研究并实践过领域驱动设计,也用来建模和解决了一些复杂业务问题,但是发自内心的,我其实更喜欢钻研技术,同时,我又对大数据很感兴趣。因此,我决定了,以后的方向,就做数据相关的工作。

腾讯的四年,是我的第一份工作经历,认识了很多厉害的人,学到了很多。最后自己主动离开,也算走的体面(即使损失了大礼包),还是感谢腾讯。

JavaGuide 官方公众号
JavaGuide 官方公众号